非指导性游戏疗法

定义

非指导性游戏疗法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的疗法,在儿童和年轻人中进行。在过去的十年里,游戏专业人员对游戏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性干预的兴趣已经稳步增长。需要找到针对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干预措施。 

这种方法以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为基础,治疗师创造一个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使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和探索他或她的感受和想法。这些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行为和游戏来传达。

治疗师的任务是倾听、理解和回应这些交流,以帮助儿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这使他/她能够发现更多隐藏和混乱的情绪状态,并获得对它们的掌握,从而管理它们。

非指导性的方法

非指导性治疗方法是基于非指导性心理治疗的原则,由卡尔-罗杰斯提出,并由弗吉尼亚-阿克斯林改编为儿童治疗。它的基础在于这样的信念:所有人都存在着自我实现的动力,这是儿童和成人的动力来源。因此,有机会自由表达自己,儿童通过游戏体验和治疗师的身影,能够自发地达成解决方案,解决他们的情绪困难。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心理治疗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疗法,也被称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疗法,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改变的动力来自于病人,而不是治疗师,然而,治疗师的作用是为这种改变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 

 

为了使治疗师能够促进病人的 “自我实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 真实性(不对病人采取防御性的角色或立场,而是在关系中做自己,自发地做自己)。

2. 无条件地接受病人(具有关心的态度,对病人的兴趣和感情,对病人的深切尊重,重视他/她的为人,避免判断)。

3. 移情(感受和理解病人的世界,接受他/她是独一无二的,并暂停自己的判断;同情病人的感受,以便他/她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 

通过这个镜像过程,病人认识到并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开始掌握它们。这个过程是非解释性的,重点在于现在,使用病人提供的内容。

阿克斯兰的非指导性游戏疗法

Virginia Axline将Rogerian的构造应用于发展期,为非指导性或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疗法(儿童中心游戏疗法)铺平了道路,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Axline鼓励儿童在治疗环境中做他/她自己,承认他/她的潜力和能力来促进变化。特别是,治疗师的接受和构建安全环境使儿童能够释放他的潜力,并通过游戏探索和表达他的情绪,这被认为是自我表达的一种自然手段。 

弗吉尼亚-阿克斯林的八项准则 

 

Axline在发展非指导性游戏疗法时,将罗杰斯的原则纳入了代表治疗实践基本前提的八个准则。这些强调了从业者和儿童之间的非侵入性和信任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接受由儿童选择会议方向的想法。此外,还强调了有利于思考而不是解释的重要性,尊重儿童的心理防卫,以及对关系施加治疗性限制。 

1. 与孩子建立一种温暖和令人放心的关系。
2. 准确地接受孩子,因为他/她是。
3. 在关系中建立一种放任的感觉,使孩子感到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认可并反映孩子所表达的感受,使他/她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加了解。
5. 对孩子解决问题、做出选择和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的能力深表尊重。 
6. 不要试图以任何方式指导孩子的行动或谈话。
7. 不要急于治疗;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8. 只建立必要的限制,以便将治疗固定在现实中,并使孩子意识到他或她的责任。

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疗(CCPT)

 

Axline的工作开始,LandrethGuerneyRay进一步定义和发展了CCPT,最初被称为非指导性游戏疗法。

根据以人为本的方法,儿童的自我建构是通过儿童与生俱来的自我实现倾向和个人对经验的感知以及与他人的互动,特别是儿童对他人的期望和接受的感知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

培养一个安全、接受和同情理解的环境,旨在发挥儿童的自然成长倾向。治疗师相信儿童的内在方向,即在促进性关系中表达的积极成长。治疗师认识到,理解儿童行为和情绪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儿童看待自己世界的方式,并接受他或她的内心世界。通过治疗关系,儿童可以探索新的存在方式,并有可能释放出天生的潜力。

治疗师的作用

CCPT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每一项原则都与其他原则重叠并相互依赖。在给予儿童自由、选择权和尊重他或她的决定的同时,这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在治疗中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 

虽然问题的选择和游戏的重点是由儿童决定的,但治疗师确保建立一种欢迎和信任的关系,同时建立明确和一致的行为和时间界限。

虽然界限是强加的,但在游戏室建立的气氛是轻松的,以信任和安全感为特征。这使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和探索他或她的情绪状态。 

 

书目

 

  • Axline, V. (1947). Play Therapy.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 Axline V. (1964). Dibs in Search of Self.
  • Axline V. (1969).Play Therapy; the Groundbreaking Book That Has Become a Vital Tool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Guerney, L. (2001).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10(2):13-31.
  • Landreth, G. (2012). Play therapy: The art of the relationship (3rd ed.). New York, NY: Routledge.
  • Nordling W. J. & Guerney L. F. (1999). Typical stages in the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process. Journal for the Professional Counselor, 14 (1), 17-23.
  • Ray, D. (2011). Advanced play therapy: Essential conditions,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child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 Ray, D., & Landreth, G. (2015). Child centered play therapy. In D. Crenshaw & A. Stewart (Eds.), Play therapy: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pp. 3-16). New York, NY: Guilford.
  • Rogers C. (1951). Client-centered therapy: It’s current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the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 Wilson K. , Ryan V. (2006). Play therapy: A non-directive approach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mmagine Designed by jcomp / Freepik

意大利的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为什么是 CBPT?

如何以及何时使用 CBPT?

Freepick 照片由
Free Book Cognitive behavioral play therapy

Free Ebook Cognitive Behavioral Play Therapy

Thank you for signing up! Check your email for download your free E-book and enjoy it. If you don't see an email from info@cbpt.org check the spam!